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由前中后三叶组成,分泌10种含氮激素,与动物的生长、性别、代谢、泌乳、血压及色素形成密切相关,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
去垂体动物模型为观察外源性垂体激素的上述活性提供了一个手段,已用于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活性测定,是神经内分泌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之一,咽旁入路大鼠脑垂体切除术是建立模型较为常用的方法。
一、实验动物
可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
二、麻醉与术前准备
制备方法:大鼠经3%的戊巴比妥钠(0.16ml)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放置,利用门齿将颈部牵引拉直,上颈部消毒剃毛。
颅钻:(直径1.8mm),在离钻头端1.0~1.5mm处用透明胶布裹一宽约6mm、厚约0.05mm的限制带,钻杆连在一塑料管上即成。
垂体吸取装置:由玻璃吸头、抽滤瓶、真空泵及连接三者的橡皮管组成
三、手术准备
大鼠沿颈部正中自下颌部乳头突起向下剪开长1.5~2.5cm皮肤,沿肌纤维走向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唾液腺,暴露气管。距气管中线左侧或右侧,打开颈前筋膜,将唾液腺左右叶拉向两侧。用注射器针头在3-4气管软骨环间刺入,针头抽出后,沿针头刺入轨迹插入PE50或PE90管。在动物气管旁用两个弯镊交替钝性分离胸骨舌骨肌和甲状舌骨肌肌间组织至颅底。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及神经。
手术拉钩于组织分离区域将肌肉组织和气管向两侧拉开充分暴露颅底。用牙科改制刮刀刮除颅底骨膜及表面附着的组织,暴露蝶枕水平骨缝隙。用电钻在颅底部*钻孔登录颅内。垂体就位于钻孔的的下方。置牙科探针登录钻孔,探针尖端紧贴颅内壁剥离垂体表面被膜组织后,移除探针。
用负压吸管连接320-500mmHg负压泵吸出垂体。用棉签及纱布术区止血后,卸除外科拉钩。动物恢复呼吸后,移除气管插管。复位胸骨舌骨肌充分覆盖气管切开孔,缝合皮肤切口。
术后护理术后苏醒前应注意大鼠口腔或气管中的分泌物以防窒息。醒后给清洁饮水,手术中失血多者考虑皮下注射10~15ml林格氏液,或以葡萄糖生理盐水做饮水。因去垂体大鼠的能量代谢水平降低,故注意保温。
四、注意事项
麻醉:根据手术所需时间确定麻醉药剂量,麻醉不宜过深,以免抑制呼吸和循环,以手术一完毕,动物即能活动为宜。这样术后动物能尽快饮水进食,有利于体质恢复。
钻孔:孔位置应在正中。从气管左侧行钻,钻孔易偏向右侧;反之亦然,致使对侧垂体不易吸出。钻孔时,需耐心用针测试所钻骨层厚度,逐步增加钻头深度,直至薄薄一层,灯下可见透亮。然后向外挑出薄层骨,不让骨片落入脑室内,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
吸取力量:吸头的真空抽吸力量应适度,以能轻轻吸起掌肌为宜,以免吸力过大,损伤脑实质,可通过连在橡皮管上的调节夹来调节吸力。
钻孔封堵:因术后孔周组织能将钻孔封住,故薄骨片挑出后,钻孔可不作处理,也不必将骨片放回,不影响模型的成功。
口腔清洁:术中注意防止窒息,随时将气管或口腔内的分泌物吸除。
五、模型评价
术后检测:
1、解剖动物,证实垂体全部切除。没有造成不必要副损伤(神经,血管,下丘脑,咽后壁);模型动物的体重增量相对正常动物显著减少
2、血清学检测建立标准。垂体前叶激素有6种,可选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血液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垂体后叶激素有2种,可选择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脑垂体切除模型各激素水平相对于正常动物低下。
3、骨密度(BMD)检测:造模前后大鼠麻醉后平躺于X线骨密度仪下,以小动物专用软件模块测定大鼠全身骨密度和骨矿含量。计算骨组织总面积(T.Ar)和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周长(Tb.Pm)、骨小梁厚度(Tb.Th)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
Tb.Th可解释骨量变化,在骨小梁一定的情况下,厚度越大,骨量越多,当Tb.Th值减小以及Th.Sp值增大,即骨小梁之间距离加大,表明骨结构不好,骨吸收增加,可能发生骨质疏松。